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力匕
林兰小仙■王维红
阝勹
廴匚
百度一下林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人名。
把它和石斛联系起来,还是这次在参观霍山太平畈中国石斛文化博物馆之后,得知它是石斛的别名。
我喜欢林兰这个女性色彩浓厚的名字。其花语代表:慈爱、勇敢、欢迎、祝福、纯洁、吉祥、幸福等,几近囊括所有美好的品性。
几年前,我随一组诗人去霍山采风。活动赞助者是位有着诗人情怀的企业家,他经营一家石斛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次,我看到大棚里满世界的石斛,初次邂逅石斛花。后来在家门口的清溪花市,见栽于枯木之上的石斛盆景,我还买回一盆,养了好一段时间。
三年前的冬天,我远赴哈尔滨拜见儿女亲家。去前曾绞尽脑汁想着带什么礼物,最终想到了石斛。当我请教那位董事长先生哪种石斛好,他建议我买米斛。
这是之前我脑海里建立的所有石斛的印象。一直以为石斛都是生长在大棚里。然这个初夏,我见到了林下石斛。
说来也巧。仲春时节,我们回月亮湾作家村,新识了太平畈乡*委书记贺新建。他向我们介绍他们那儿是石斛乡。并给我们看手机里石斛花的图片,当即引发了我们极大的兴趣。贺书记连忙发出热情洋溢的邀请,待石斛花开,请你们来看。
等花开,赴花约,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每年春,回作家村小住,看山花开,是最充分的理由。春风过处,漫山的花次第开。映山红开后,槐花开,油桐花开后,板栗花开……这一回,山花的词典里多了一个林中小仙。
参观太平畈石斛文博馆后,知悉石斛又名龙头凤尾草,皇帝草,石兰,林兰等。我一下就记住林兰这名字,它就像邻家小妹,朴素而亲切。
说林兰是小仙,是我“望文生义”罢。它生长于云雾缭绕的深山林下石上水旁,历岁月经年,依旧娇小玲珑。一株株,一簇簇,素白馨香,可不就是小仙么?再说,林兰是九仙至尊,说它是小仙,还屈了它呢。
从石斛文博馆出来,对石斛的前世今生算是有了一些感知。随后一行人去药王何云峙故居及他的石斛林参观。
夕阳西下,穿过一条青藤缠绕的长亭,在阵阵林涛,声声鸟鸣中,我们走进了那片山林。第一次见到林中遍野的石斛花,同行者,女士居多,免不了的就大呼小叫:美呀!太美了!
是的,我们见到了真正的林兰——它作小服低,匍匐于林间石上,旺旺地开,素白一片,婉转清扬,美到不可方物。
记得那个瞬间,我神思恍惚,怔怔地站立,心里痴痴地念想着“这个妹妹我曾见过”。
蹲下,细细观之。真是“不藉水土、缘石而生”。这与我之前在大棚土所见的种植石斛有着直观的区别。这一簇簇向美而生的精灵,绿叶素花,茎细,朵小,香隐。乍看洁白似玉,细瞅浅*淡绿,在自然林中,它开得清新脱俗。我屏气凝神,用大光圈对准拍摄。可无论怎么,也拍不出它仙子般的千娇百媚万千美好。
初夏的风是绿的。夕照山林,斑斓梦幻。秉山川之天然灵气,裙袂飘飘馨香满怀的女子们,忽忽的,也都似有了仙气,个个神清气爽。有人戏谑:瞧这般飘逸,也快分不清是花仙还是狐妖了。
一路上,贺书记为我们做着讲解,他引经据典,谈笑风生。这位石斛乡的第一书记,俨然也是山乡的第一导游。他通识石斛及其相关的历史人文知识,对全乡产业概况,药农种植规模以及前来投资石斛深加工产业的商家营销现状、产值利润和发展愿景,都有着敏锐的洞悉力。看来,立足石斛特色,全面优化产业链模式,带动山乡脱贫致富,是他们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
初夏的山乡,日色很慢。出门,见许“员外”正在木屋外悠闲地踱步。他镜头故事里的那几只鸡,羽毛光滑,红冠鲜艳,也那般自在地彳亍在林荫道旁觅食。那条肥硕的萨摩耶,正伏在何家大院门槛外,一旁小方凳上奶奶,发丝齐整,面色红润,脚上一双黑底绣花布鞋,干干净净。她端着一碗溢着浓浓米香的白粥,笑语盈盈地和我招呼。
清清亮亮的早晨,清清爽爽的老人。
想到昨日陪同我们的那位面目姣好,身着白衣衫牛仔裤的小女子,也这么清清爽爽。看着她,就想到兰心蕙质、人素心兰、青春芳华这些美好词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