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17日,农历二月十一,己亥年丁卯月癸丑日,星期日。
荠(十字花科荠属植物),又名护生草、地菜、地米菜、菱闸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田野、路边及庭园。以嫩叶供食。其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荠菜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自古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早在公元前年尽荠菜的记载。
荠菜,《本草纲目》谓之“护生草”,为历代野菜中的上品;是古时“富人立春日尝鲜,穷人三春度饥荒”之物。清代王鸿渐所著《野菜谱》有歌曰:“荠菜儿,年年有,采之一二遗八九。今年才出土眼中,挑菜人来不停手。”
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人工栽培以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为主,冬末春初均可。传统习俗则是在特定的日子吃鲜美的荠菜煮的鸡蛋。味道鲜美,用来包饺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荠、靡草、护生草、羊菜、鸡心菜、净肠草、上已菜、菱角菜、清明菜、香田芥、枕头草、地米菜、鸡脚菜、假水菜、地地菜、烟盒草。
:甘,平。
:入肝;心;肺经
:凉肝止血;平肝明目;清热利湿。
:主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目赤疼痛;眼底出血;高血压病;赤白痢疾;肾炎水肿;乳糜尿。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汁点眼。
①治痢疾:㈠荠菜叶烧存性蜜汤调(服)。(《日用本草》)㈡荠莱二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②治阳症水肿:荠菜根一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肿满、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涩浊:甜葶苈(纸隔炒)、荠菜根等分。上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陈皮汤嚼下。(《三因方》葶苈大丸)
④治内伤吐血:荠菜一两,蜜枣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⑤治崩漏及月经过多:荠菜一两,龙芽草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⑥治暴赤眼、疼痛碜涩:荠菜根,捣绞取汁,以点目中。(《圣惠方》)
⑦治眼生翳膜:荠菜不拘多少,洗净,焙干,碾为末,细研,每夜卧时,先净洗眼了,挑半米许,安两大眦头,涩痛莫疑。(《圣济总录》)
⑧治小儿麻疹火盛:鲜荠菜一至二两(干的八钱至一两二钱),白茅根四至五两。水煎,可代茶长服。(《福建民间草药》)
9.治疗乳糜尿
取荠菜(连根)4两至1斤洗净煮汤(不加油盐),顿服或3次分服,连服1~3月。观察9例,服药后乳糜尿最快的3~4天即有改变,最迟的45天才由浓而淡,由淡而清,终获治愈。经9~30个月的观察,未见再发。另有一例乳糜血尿,服药4日后,腹痛即觉减轻,尿液恢复正常(包括肉眼及显微镜检查),连续治疗2个月,本年中未见复发。
10.治疗产后流血
用鲜荠菜1两,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治疗3例,均有效。
荠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名医别录》记载“主利肝气,和中。”《日用本草》载“凉肝明目。”《本草纲目》记载“明目,益胃。”
荠菜可炒食、凉拌、作菜馅、菜羹,食用方法多样,风味特殊。古籍《清已录》中记载,荠菜做羹,鲜美无比,俗称“百岁羹”,陕西人称之为“珍珠系翠花”,燕京官贾干脆就以“翡翠羹”命名。
甚至以“老饕”著称的苏东坡先生给徐十二信中专门推荐荠菜羹,并夸美荠菜羹可敌水陆八珍。做法:先将精米、米仁、笋尖丝、细虾子、生姜末、火腿丁、香菇丁混一起,用猪油慢炒,而后加水、放少许米醋慢炖,最后放入荠菜、精盐,再用文火熬一刻钟。
吴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