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其实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它叶子的观赏性、果实的药用性都很贴近我们的生活,为大家所熟知。可它作为一个濒危物种在生态学、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上的意义,就不是有很多人了解了,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来分享一下。
银杏(学名:GinkgobilobaL.),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叶呈扇形,有长柄,淡绿色,无毛,有多数叉状并列细脉,而这些细脉就像人的指纹一样,也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银杏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历经两亿多年的物换星移也不曾改变,素有“活化石”之称。
(银杏叶和它的化石)
银杏雌雄异株,雌株只长大孢子叶球(雌球花),雄株只长小孢子叶球(雄球花),风媒传粉受精后才能结种。银杏在性成熟前是没法区分性别的,要想辨别雌雄得到成年以后。这简直是个奇葩,意味着你种下去的种子要等二十多年才能知道它是雌是雄。可能是因为从播种到首次结种要历经漫长的时间,银杏还有个别名叫“公孙树”。
银杏在植物界就是个异类,自数百万年前与苏铁道别之后,就一直孑然一身,没有任何兄弟姐妹。很少有植物可以被生物系学生一口气从纲说到种,但银杏可以:银杏纲银杏目银杏科银杏属银杏。
银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45亿年前。中生代侏罗纪,银杏进入“*金时期”,其叶子是恐龙的主要食物之一。白垩纪被子植物迅速崛起时,银杏类也和其他裸子植物一样迅速衰落;晚白垩纪后,银杏科以外的银杏类植物已经基本绝迹。它也是著名的长寿树,寿命可达年之久,很多千年古树生长在寺庙旁,和人类文明有着很深的渊源。
而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满大街都能看到的银杏树,却是一种濒危植物?其实,这里所说的濒危,说的是这些植物在野外环境的生存状况,不包括你所在的街道、小区里种植的那些树木。事实上,城市行道树种的挑选范围极其狭窄,银杏恰巧位列其中,又恰巧祖上都曾广布北半球,因而人工培育的各品种再回到祖先曾经踏足的土地,倒也不难。这便给大家造成了“满大街都是”的错觉。仅保留栽培品种而失去野生种群,会让我们损失植物大量的遗传信息,尤其是像银杏这样的古老物种,对于我们研究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内容之一)具有重大意义。
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内容之一),决定了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态系统。而野生种群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个人类几乎要忘记如何与邻居们和谐共处的时代,更加是不可替代的。
“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保护物种的野生种群虽任重道远,也可能让多数人费解,但终归还是为了人类自己!
本文编辑:夏强强咸宁市图书馆地址金桂路号咸宁市文化中心东楼(C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