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标是贴在酒瓶上的标签,是酒的标志、标识,就像是酒的身份证,其作用是便于识別、传递信息、提高产品知名度。酒标一般设计精美,图案多样,表现不同的内容和主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折射出各地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民俗风情等等。它和邮票、纸币、火花、烟标一道统称为世界五大平面收藏品。
国营新野县酒厂自年建厂,同众多的新野民营酒类生产厂家共计生产了几十个品种的白酒、黄酒等酒类,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酒类名称也各不相同。
新野西汉初年置县,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新野,访邓禹,收岑彭,光复汉室社稷;三国时期,昭烈帝刘备屯兵新野,请诸葛,聚民心,奠定蜀汉基业。所以新野是光武中兴的策源地和蜀汉政权的发祥地,汉文化非常丰厚。生产的酒的名称和图案以反映汉文化为主。
一、新野酒标上的古县文化
新野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西汉初年(前—之间)置县,由于丞野古时及豳国之野,豳与“新”韵同音近,于是舍豳而从新故名“新野”。
南阳市棘阳古城(新野县前高庙乡张楼村)又称百宁县。棘阳,古为黄棘,系楚襄王与秦昭王会盟之地。西汉高祖七年置县,因居棘水(今溧河)之阳而名。北魏时更名南棘阳,以别於其西北三十里之西棘阳(今新野县沙堰镇古城村)。西魏时,南棘阳易名百宁。
北周时百宁县并入新野县。汉棘阳故城历两千二百年,今属河南省新野县前高庙乡一带。城址南北五里,东西三里,其上瓦砾遍地,其下颇多汉墓、汉井、房基、街巷、水道、石兽等文物古迹,其内乃有大堂、岑坟、花园等地名流传至今。
二、新野酒标上的汉文化
议事台(亦称汉议事台,原名议事堂)位于新野县政府街。始建于三国时期,三国时,刘备在新野屯驻,后经徐庶推荐诸葛亮,三兄弟顶风冒雪至南阳卧龙岗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便于商讨军国大事特意修筑的。新野县酒厂生产的“新野大曲”有汉议事台建筑和刘备与诸葛亮商讨军国大事的画面。瓷瓶“汉议曲酒”酒标用法洗练,讲述了刘备问计诸葛亮,在博望坡火烧曹军取得首战大捷的故事。
刘备所部在新野宽仁爱民,赢得了百姓赞颂。一天,关云长操练归来,将自己的坐骑赤兔马拴在门口一棵桑树上,不料,因为这匹马饿了,把树叶、树皮啃了个净光,没几天,桑树干枯而死。关云长亲自从市井上买来一棵桑树栽到了原处,为了不让这棵桑树再遭损害,他又带领官兵,围着桑树,建造了一座砖筑护桑城池。久负盛名的“汉桑城”便由此而来。
新野县酒厂曾经生产有“汉城”系列酒,汉城大曲酒标上的古城墙垛,给人以历史的沧桑之感。
新野县因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新野而家喻户晓,名扬中外。南阳又是两汉的四大都城之一,南阳郡属于荆州部,下辖36县,其中包括宛县和新野县。新野县酒厂生产的“宛新酒”,突出了东西两汉南阳和新野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重要地位。
诸葛亮与刘备在草庐中的对话,为刘备的事业大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刘备于公元年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自此天下呈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
新野酒厂生产的“蜀汉酒”、“鼎立酒”中,蜀汉酒酒标底色为枣红色,彰显着历史的凝重,所配文字内容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宏论天下的豪情。鼎立酒酒标用等边三角形指代三分天下、三足鼎立,背景中的枣红色及汉车、马是很有代表性的汉代符号。
东汉刘秀反莽起义,被王莽追撵,在新野与阴丽华相遇。阴丽华呈阴氏佳酿宴刘秀,刘秀举杯惊艳,相见恨晚,酒美人更美,当即发下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宏誓大愿。刘秀称帝后册封阴丽华为皇后,册封阴氏老窖汉华酒为宫廷御酒,汉华美酒由此风光华夏。
▲新野汉华酒业公司生产的汉华系列酒。
三、新野酒标上的风物故事
古淯水是指贯穿新野南北全境的白河,水经注里有准确详细的记载。“淯水湍波”是新野名胜八景之一,此景位于新野县城北边湍河与白河交汇处,因二河成直角相交,形成水流回旋,这里水深流急,冲起层层波浪,在阳光照射下,河面波光粼粼,如同蓬莱。真可是,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
新野县酒厂生产的“淯波”系列酒突出了新野的母亲河——白河,淯波粮液酒则刻画出了新野年前的美女——刘秀的皇后阴丽华。
新野城内从南到北有三口井很出名,这就是八角琉璃井、四眼井和菊花井。菊花井就在北城门外,这地方并没有种菊花,咋会叫菊花井?听人说,很早以前,北城门外住着一户叫德宝人家,一家三口人,小两口儿加个娃儿。一家人哪儿都好,就是男人是个瞎子,啥也不能干,只好靠祖传下来的一份家业过活。别看那男的是个瞎子,可心眼儿好得没啥说,对亲威、朋友、街坊四邻出手大方得很,不论谁家有红白喜事,他都要送上好多钱,对那些生活无着落的人更是时常接济。另外,德宝还干了不少修桥补路的积德事,远近人们都称他为大善人。德宝家门口是条大路,路边有棵大树。热天人们从这里路过时,总要在树下歇歇脚,打点水喝。可就近没井,他就自己拿钱雇人,在路边打起井来。井打得很顺利,没几天就快破土了。他听说快出水了,很高兴,就背叉着手站在井边,想听听水花翻滚的声音。忽然,两道水柱从井里喷出,直冲到他两只眼里,他惊叫一声捂住眼蹲到地上。人们慌了,围着他不知咋办好。等了一会儿他放开两手,啊!只觉得眼前一片光明,能看见东西了!他低头往井里看看,嘿!井里的水打着旋儿往上翻,转哪转哪,那水纹转成朵菊花样!他赶紧叫人拿桶打水,打上来一看,桶里也出现一朵菊花!舀碗里碗里有菊花,倒锅里锅里有菊花!喝一口尝尝,凉甜清香,真有股菊花味儿,人们就把这口井起名“菊花井”。菊花井里的水还有好处哩,冬天暖夏天凉,有个头痛脑热,喝上一碗立时就好了,比吃药都灵。消息传开了,井水成了灵丹妙药,远远近近的人都来打水,成天井旁人来车往,像流水一样不断头。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越传越奇,啥子新野有口神水井,井里有朵大菊花啦,啥子喝一口老人能变年轻,年轻人能变好看,常喝能长生不老啦,简直说得玄天玄地。传着传着,传到了北京城慈禧太后的耳朵里。她做梦都在想着返老还童,长生不老哩,这不是瞌睡遇枕头嘛!立即传旨把菊花井定为“御井”,老百姓一律不准靠近。井水作为贡品,由地方官送进北京,供她享用。说来也邪,打那以后,井里再没有菊花出现了,水也变质了,慈禧太后很恼火儿,就叫人用个大碾盘儿把井封住了。
据《明史》和《张汉儒疏稿》记载,“一捧雪”为明代著名玉杯,当时的权臣严嵩欲将玉杯据为己有,玉杯的主人莫怀古弃官改姓隐居他乡,“一捧雪”在嘉靖年间失踪。另据《新野县志》详载:明朝嘉靖年间,太仆寺卿莫怀古曾于风尘中提拔裱褙汤勤,并将其荐于当时权盛一时的严世蕃。汤勤谋占莫怀古之妾雪艳,撺掇严世蕃向莫家索取家藏古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以赝品献给严世蕃。严世蕃得到古玉杯后,不知是假,非常高兴,并升莫怀古为太常。但汤勤认得杯的真假,将真相告之严世蕃。严世蕃非常愤怒,命人到莫府搜取真杯。莫府仆人莫成将真杯藏起,杯没被搜走。莫怀古害怕再被严世蕃逼交古玉杯,于是弃官逃走。而严世蕃却在朝上上本弹劾莫怀古并派人追拿他,在蓟州将莫怀古拿获,并命蓟州总镇戚继光就地将莫斩首。戚继光欲救莫怀古但无计,莫府仆人莫成愿舍身救主,莫怀古因而得机逃往古北口。戚继光将莫成斩首后,将人头送到京城,但又被汤勤识破。锦衣卫陆炳奉旨调查,并将戚继光拘捕。严世蕃令汤勤会审,陆炳欲断为真,汤勤坚持为假;陆由雪艳暗示,看破汤意在得雪艳,又思开脱戚继光,无奈将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汤乃不究。洞房中雪艳刺死汤勤,报仇后自刎。为保住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惜丢官、弃家舍妾,几经辗转来到新野,将莫姓改为李姓,隐蔽落户。
从外观看,“一捧雪”为白色玉杯,略透淡绿,玉质晶莹,口径7厘米,深2.5厘米,杯壁厚0.2厘米。杯身琢有梅花五瓣,似腊梅盛开。杯底中心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缠梅枝,枝上琢有17朵大小不等的梅花,与杯身自然连在一起。玉杯取“腊梅傲雪”之意,酒斟玉杯内,经光线折射,加上玉杯的剔透光洁,给人如冰如雪的感觉。因为玉杯的主体为白色,上面又雕琢着梅花,故而将玉杯取名为“一捧雪”。
年,经故宫博物院鉴定,这盏“一捧雪”为明代工艺,玉料是著名的新疆和田玉,属国家二级文物。
新野县酒厂生产的“一捧雪酒”、“御杯酒”和“宛新酒”的酒标都是以一捧雪为主图,突现夏凉冬温之感,使得御杯的神奇之处得以显现。
四、新野酒标上的多样造酒原料
新野县酒厂以不同的水果、粮食等原料生产出了“桔子酒”、“梨酒”、“白葡萄酒”、“红葡萄酒”。新野县饮料厂生产了“草莓酒”和“甘露酒”。新野县荆山饮料厂出产了低度养生的保健酒——“人参母酒”、新野县福乐饮料联营公司监制的“百花精酒”。
五、新野酒标上的造酒工艺和原理
新野县酒厂生产了“白干酒”、“特酿酒”、“优质曲酒”,新野县曲酒厂生产了“纯粮大曲酒”。
六、新野酒标上的吉祥用语与图案
吉祥图案,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丰富的内涵、善美的理想,代表着人们“升官发财、富贵长寿、家宅平安、无病无灾”的企求心理,是一种民俗民风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和感情色彩。
新野县酒厂生产了“双喜酒”和“益寿酒”,是人民群众喜事待客、增加节日氛围的重要饮品。双喜酒标反映了人们福无双至,想要双喜临门的好兆头。益寿酒标有寿星老头和他的坐骑梅花鹿以及飞翔的蝙蝠(意为“福”之意。)组成,寓意添福增寿。
“淯波粮液”另一种包装图案为松鹤延年,表达了人们长命富贵、福寿延年之意。
龙是华夏民族祖先的图腾,是中国最大的神物和吉祥物,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象征。龙的形象集“鹿角、牛头、蟒身、鱼鳞、鹰爪”等动物的特点,能大能小,能幽能明,能兴云作雨,降伏妖魔,是英勇、权威和尊贵的象征。有关龙的图案,从上古图腾时代发展到明代,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先秦以前的龙,形象质朴粗犷,秦汉时期多呈兽形,明代以后更趋完善。
新野县酒厂生产的“金龙液”与“金龙大曲”酒标各是一个正在腾云驾雾和跃出大海处在上升的龙。“金龙二曲”则是两条相对的金龙。
国营新野饮料厂精制的“龙凤”酒标,是烫金凹凸版,印有凤上龙下的图案,平日多见的龙凤同图是龙凤相对,鲜见于凤上龙下,且龙口紧咬凤尾。
年5月1日,新野白河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新野白河上没有大桥只有摆渡的历史。国家计委副主任李人俊、南阳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雷元锋为大桥通车剪彩,这是新野历史上值得庆祝的大事。新野县酒厂推出“胜利酒”以示纪念。酒标上巍峨的白河大桥、鲜艳的旗海构成了压倒性胜利的宏大场面,也具有文革鲜明的时代特色。
总之,新野酒标上的文化反映了新野的历史和文化。
信息节选:县新航中学胡志伟
编辑
鲁兆鑫
主编
刘桂阳
编审
赵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