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辰科研人员组织生物多样性期刊蕨类
TUhjnbcbe - 2025/1/1 21:01:00
<

蕨,古称虌(Bie),意为多年生(龟)荫蔽林下(蔽)草本植物(艹)。蕨类植物(包括石松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维管植物,是陆生维管植物登陆过程中的活化石,对研究陆生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蕨类植物5种常见生态型▼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左右滑动进行翻看)

从左至右:附生蕨类-鹿角蕨;陆生蕨类-蜈蚣凤尾蕨;石生蕨类-垫状卷柏;树状蕨类-笔筒树;水生蕨类-槐叶蘋

上海辰山植物园/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蕨类植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组科研人员组织全国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在《生物多样性》期刊组织了“蕨类生物多样性”专辑,共11篇论文展示了蕨类植物多样性的最新进展(可点击文末下载全文)。

本专辑中,辰山中心蕨类植物多样性与进化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多篇研究论文。

01

莫日根高娃等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和形态性状研究,揭示中国产白桫椤其实是“一家三口”,数据分析展示中国产白桫椤实际上是白桫椤、海南白桫椤及其二者在广西的自然杂交群体组成。

02

汪浩等通过转录组测序,对蕨类植物中的单种科翼盖蕨的转录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翼盖蕨在演化历史中经历了两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而这两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恰好对应了翼盖蕨的早期分化时间(59-62mya)和白垩纪C-T大灭绝事件时间(90-94mya),这两个时间是陆生植物集中发生全基因组复制事件的时间,对陆生植物的演化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03

赵国华(辰山中心已毕业研究生)等通过对铁线蕨属的孢子形态进行电子显微镜扫描,并用5个叶绿体基因构建了系统发育关系,重建了铁线蕨属孢子表面纹饰的演化关系,揭示了铁线蕨属植物的孢子表面纹饰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生物多样性》虽然是中文期刊,但也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等称号。创刊以来的文章中有篇被SCI期刊引用,占总发表文章数量的47.6%。近年来国内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在生物基础学科类期刊中均排名第一;国际他引影响因子0.,总被引频次(年10月28日公布)。年入选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Q2区,在全球55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期刊中排名第26位,是该领域唯一来自中国的期刊。

原标题:《我辰科研人员组织《生物多样性》期刊“蕨类生物多样性”专辑出版》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辰科研人员组织生物多样性期刊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