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8/23 8:50:00
诗人乘舟过江惨遭打动,结果强盗留金买诗,还白赚了二百两!被强盗逼出来的传世金句:“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唐诗名句“偷得浮生半日闲”,前一句是什么?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唐]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井栏砂:村庄名,在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为本诗的写作地,亦为故事发生地。夜客:夜半来访的不速之客,此诗尊强人这客,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倾向。暮雨:“暮”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意为日落时,傍晚。“暮雨”,即傍晚之雨。潇潇:象声词,形容雨声。江上村:即文题中的井栏砂。绿林豪客:指旧社会无法生活,聚集在一起劫富济贫的人。如《水浒传》中占山为王的草寇、濒水谋财的水贼。知闻:听说、知道,即“久闻诗名”。一作“敲门”。他时:即他年,此后,从此以后。逃名姓:即“逃名”,避声名而不居之意。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诗有“匡庐便是逃名地”之句。诗人在此想表达的意思是,此后你们不用再过着隐姓埋名的“暗生活”了。半是君:一多半的人都像你们一样,明里暗里,干的都是“打动他人”的营生。小村傍晚风雨声,好汉竟也知我名。如今同行遍天下,此后不用隐名姓。《井栏砂宿遇夜客》是唐代诗人李涉为酬答绿林好汉而写的赠人诗,一个饱读诗书的宦海游子,为何对绿林豪客如此客气呢?我们要是了解一下诗人所生活的年代,就会有此理解了。李涉(生卒年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约年前后在世,早岁客梁园。李涉生活的时代,曾经的盛世唐朝,已是江河日下,兵乱四起,不得已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唐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唐文宗大和(年~年)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李涉的大半生是在漂泊中度过的,《井栏砂宿遇夜客》一诗就作于羁旅途中。长庆二年(年),时为太学博士的李涉,离京前往九江,去看望在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做刺史的弟弟李渤。“长庆”是唐穆宗的年号,长庆年间值得庆祝的好事并不多,反之,乱事到不少。比如,长庆元年,唐穆宗一上任就遭遇成德节度使王廷凑等反叛,长庆二年,宣武监军奏军又群起作乱……关于长庆二年,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也留下了深刻记忆,比如,他的《勤政楼西老柳》一诗,就写于此年。其诗曰: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年)重修勤政楼,白诗作于重修勤政楼的第三年。勤政楼西的一株柳树,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年)所种,至唐穆宗长庆年间(~年)已在百龄上下,其时白居易已五十一岁。以垂暮之年对半朽之树,怆然动怀,因作此诗。此诗纯由对句组成,首句以“半朽”描画树,次句以“多情”形容人,结尾两句以“开元”和“长庆二年”交代时间跨度。全诗以柳写人,借景抒情。诗人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语短情长,意境苍茫。曹植的《七步诗》是被他那个当皇帝的哥哥逼出的。曹植的“煮豆燃豆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涉的《井栏砂宿遇夜客》的写作,却是被羁旅途中的豪强给逼出来的,也给后世留下了“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的传世金句。据晚唐范摅的《云溪友议》记载,长庆二年,李涉前往九江看望弟弟李渤,船行至浣口,忽然遇到一群打家劫舍的盗贼。数十名贼人手执刀枪,喝令他们停船。船停下后,劫匪问:“船上何人?”船夫答道:“是李涉博士。”匪首听说后,命令部下停止抢劫,说:“如果真是李博士,我们就不劫他的财了。不过我辈早就听说他的诗名,希望他能给我们写一首诗。”李涉听罢,铺开宣纸,写了这首《井栏砂宿遇夜客》。另外,此事在《唐诗纪事》中也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此诗虽是急就之作,但在诗中,作者却表达了一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不满。前两句用轻松抒情的笔调叙事;后两句即事抒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感受与认识。全诗风格独特,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是首难得的好诗。难怪匪首得诗后不但不抢李涉的钱财,反而送了许多财物给他。由此可见李涉在当时的名气是很大的,此事另有其他版本,但大意如此。关于这首诗,《唐诗纪事》上也有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在古代,做个诗人,是倍有面儿的职业,如果诗写得好,就连打家劫舍的绿林豪客也礼让有加。李涉的这种遭遇与感慨,当是甩向乱世的一纪响亮的耳光,所以,才广为流传的。李涉的诗名不仅仅是因《井栏砂宿遇夜客》的“黑色幽默”,他的诗中金句妙语并不鲜见,比如,我们现在常常引用的“偷得浮生半日闲”,就是出自他的《题鹤林寺壁》: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这首诗有景有情,写得实在,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走走路,读读书,照照自己,不只是做人和著文的需要,心事烦闷时,何妨也来个“偷得浮生半日闲”!(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