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镇李庄村的李吉安两口子是村里出了名的大好人,他两口子勤劳又善良,儿子女儿都考上了大学,日子虽然不是太富裕,可他们一家人都感到幸福快乐。在村子里一提起李吉安两口子,乡亲们都伸大拇指。李吉安承包了村东的荒山,山上栽满了果树,虽然暂时还没什么收益,但前景一定错不了,有些核桃和大枣已开始试花挂果了。儿子女儿都在省城上大学,李吉安两口子不在山上忙就在责任田里忙,一年四季除了过年和下雨,她两口子从来不舍得歇息。去年阴历的九月二十二那天快中午的时候,淅淅沥沥的小雨渐渐大了起来,在责任田里劳作的李吉安两口子衣服很快就湿透了,他俩不得不收工回家。刚到家门口,只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正站在他们家大门楼下躲雨。躲雨老人满身脏兮兮的,身上背个大编织袋,手里拎着一个破包,脸上和须发上都是水珠。看老人身上衣服单薄,不停瑟瑟发抖,李吉安赶紧打开大门,让老人跟着进了堂屋。李吉安的媳妇给老人倒了一碗热水,又随手找了一件旧衣服披在了老人身上。午饭做了热汤面,那位老人吃了两大碗。吃完饭,李吉安试探着问老人家人的情况。沉默了良久,老人流泪了,他哽咽着说:“我今年八十岁了,家是陕西农村的,我是出来讨饭的,已经两年没回家了。”“您家里没有儿女?还有什么亲人嘛?”李吉安的媳妇又试探着问。过了了一会子,老人哽咽着说:“我有两个儿子,老伴去世五年了,大儿子比我老伴早走三月。老伴去世后,我就跟着老二家吃饭,二儿媳妇天天骂俺老不死的,总说俺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她回娘家就把俺锁在大门外,谁要给俺口吃的,她就去骂人家。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俺实在受不了老二家的气,就躲了出来……”话没说完,老人已泣不成声了。那天午后,雨越下越大,老人还坚持要走,李吉安两口子留住了老人。晚饭后,李吉安媳妇烧了热水,让老人洗了脚,洗了头,还给老人找了一身丈夫穿过的线衣线裤。穿上李吉安的线衣线裤,老人哭了,他哭的像个孩子,他说儿媳从来都没这样对待过他。(网络配图,图文无关)那场雨一连下了三天,乞讨的那位老人在李吉安家吃住了三天三夜,李吉安两口子一点都没嫌烦,还换着样给老人做好吃的。面对李吉安两口子的善良和热情,那位老人感到哭了好几次。他说在外流浪了好几年,从来没感到这么温暖过。老人还说,他的儿女要是能这样对他那该多好啊。天终于放晴了,乞讨老人要走了。李吉安两口子本想留老人再住几天,老人说不好意思再麻烦了。李吉安劝他回家去,毕竟家里还有儿子孙子。老人说出来这么几年了,儿子都没找过他。老人还说他那儿子也不是个东西,啥事都听媳妇的,连根公鸡毛都没有,自己死哪算哪,再也不想回家了。实在留不住老人,李吉安的媳妇给老人找了一件薄棉袄,给老人了二百块钱。李吉安的媳妇心软,天渐渐凉了,她怕老人遭罪。乞讨老人收下了李吉安媳妇给他的棉袄和二百块钱,他哽咽着说:“俺遇上好人了,俺遇上贵人了,俺要是有个这样的儿子和儿媳,那该多好啊。”临走前,乞讨老人哽咽着对李吉安两口子说:“孩子,俺啥也不说了,在俺心里,恁俩就是俺的孩子。我那个黑提包里有个小玩意,就留给恁俩做个纪念吧,恁俩要是不嫌弃,就收下吧,就当老人留给自己孩子的。”看老人说的诚恳,李吉安两口子就没说别的,顺手把那个脏兮兮的破包放在了茶几下面。听老人说要去镇上寻一个亲戚,李吉安骑电动三轮车把老人送到了镇上,还嘱咐老人如果找不到亲戚就再回来。转眼间那位乞讨老人离开已经一个月了,那天空闲,李吉安两口子突然想到了乞讨老人留下的那个破包。李吉安媳妇打开那个破包顿时傻了眼,包里有两千块钱,都是十元票,还有用红布包着的一把铜锁和一根铜链子。第二天李吉安去了镇上,打听了一天,也没打听到那位须发皆白的乞讨老人。李吉安又去了县城,也没有老人的一点音讯,他真后悔当时没留下老人的详细地址。昨天,李吉安两口子又去了一趟县城,找人看了一下那把铜锁。懂行人说那是一把金锁,链子也是纯金的,金锁重三百六十五克,链子重一百三十五克。听说金锁值很多钱,这下李吉安两口子可睡不着觉了,怎样才能找到那位乞讨老人啊?一天找不到那位老人,他俩心里就一天不踏实啊。这应该是老人祖传的宝贝,老人咋能就随便送人了呢?(原创文字,网络配图,图文无关)作者:春笋待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