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赢家”管仲草根逆袭的启示#高考作文全民写作大赛#同学们:今天,我有幸在这里同大家一道来分享管仲的人生。在中国历史上,齐桓公、管仲与鲍叔牙,可谓是“铁三角”。要讨论其中任何一人,都离不开另两个。因为他们彼此的命运沉浮、悲欢离合,已经荣辱相依、休戚与共。而我个人认为,研究管仲的成功路径,更有价值——公子小白,人家是帝二代。我们普通人一生下来,就是在去往罗马的路上;而公子小白一出生就在罗马。鲍叔牙也应是个富二代,家里有“矿”,不差钱。管仲则不相同。他大概与在座的我们出身相同,家贫势孤,除了理想,一无所有。但是,管仲牢牢地抓住了人生的三张王牌,从而逆袭成功,位极人臣,被誉为“华夏第一相”。那么,管仲的成功,到底依靠的是哪三张王牌呢?首先,是天助。管仲的父亲管庄,也曾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到管仲时已很贫困。为了谋生,管仲做过地位微贱的商人。出身贫寒,对于管仲而言,是天在助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管仲在经商过程中,把社会当成一所大学,广交朋友,广见世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结识鲍叔牙,对于管仲而言,更是天在助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虽然在旁人眼里,管仲为人自私,贪生怕死,但鲍叔牙绝对不离不弃。鲍叔牙就是管仲命中的“贵人”,能否赢得鲍叔牙的信任和支持,决定了管仲此生能爬多高、走多远。而不论管仲用了什么手段,他毕竟成功地赢得了鲍叔牙毕生的理解与敬重。天助管仲,而管仲未违天意。此为管仲成功的第一个因素。其次,是人助。“管鲍之交”的典故,今人耳熟能详。年少时与鲍叔牙合伙经商,管仲出资少,分红多,鲍叔牙理解他并非贪婪,而是家贫缺钱——再说,创业出资多,就该分红多吗?大概率鲍叔牙就是财务性投资,而管仲其实是操盘管理的CEO:制定战略规划、招聘合格人才、做好市场营销。管仲从军,进攻时躲在后,后退时冲在前,鲍叔牙理解他并非怕死,而是为了活下来侍奉老母——何况,孟子说“春秋无义战”,管仲死有何益?鲍叔牙,才是和管仲在同一认知高度的挚友。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荐管仲,齐桓公听了管仲建立霸业之策,任他为相,并尊其为“仲父”。在管仲有限的人生路上,鲍叔牙助他成长,齐桓公助他成就。这是“人助”。当有更厉害的人出现在面前,管仲能抓住机遇,千方百计赢得牛人的信任,不错过稀缺的机遇,此为管仲成功的第二个因素。第三,是自助。在管仲的身上,我们应学习他的两种能力:一是社交能力;二是创新能力。“社交”,就是把敌人变得少少的,把朋友变得多多的;把路人变成粉丝,把打“酱油的”变成“支持者”。管仲能赢得鲍叔牙终生的友谊,难道不是其超强的沟通能力所致吗?管仲投钱少、分红多;贪生怕死、仕途多舛,而鲍叔牙理解他、接纳他、敬重他,从常理分析,一定是管仲曾经对鲍叔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深入灵魂的沟通,深度交心、坦陈窘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动了鲍叔牙,征服了鲍叔牙。人们都称赞鲍叔牙是如何理解和包容管仲,但在鲍叔牙眼里,他何尝不为自己能结识管仲这样的天才,而感幸运与自豪呢?韩非子《管鲍相助》中说,管鲍二人约定“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个辅佐公子纠、一个辅佐公子小白,谁输谁赢,都能互保。可见他们既是过命之交,又是利益共同体。初次见面,管仲下跪认罪,赢得曾有“一箭之仇”的齐桓公的谅解与尊重,说明他态度谦卑,能够摆正位置,而且也充分做好了“面试”功课。如何与老板相处,管仲为我们做了大师级的垂范。“创新”,就是打破常规,敢于突破,找到痛点,解决难题。当初,管仲跟从齐桓公出战,不幸迷路。管仲放出老马,利用“老马识途”的特性,安全回返大本营,不仅挽救了队伍,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美妙的成语。管仲还是史上发起“货币战争”的先驱。他将齐国由积贫积弱的偏远小国,变成富甲一方的大国,辅助齐桓公成就了一代霸业。社交能力与创新能力,不仅是古人管仲走向成功的双翼,也是我们现代人成就事业的法宝。管仲的社交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其长久虚心学习与刻苦训练得来的,此为管仲成功的第三个因素。由管仲的故事,我们可知:天助和人助,是客观条件;自助,是主观条件。一个人必须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交与创新能力,这就是自助。有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技能,自然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和领导的赏识,这就是人助。在人助的基础上,一旦时来运转,天也来助力,我们就能成为“风口上的猪”。但是,风口上的猪,也有两种。一种就是家养的大肥猪,被龙卷风刮入空中,飞得潇洒,玩得开心,风若一停,猪即摔死。唯有“自助型”的猪,能够在风来之前,已经偷偷地长出了翅膀。大风一来,它就一飞冲天,展翅翱翔,引领潮流,创造奇迹!管仲能够草根逆袭成功,成为人生赢家,绝非偶然。他的智慧,足够我们长期研究与学习。同学们,我的发言就到此结束了最后,祝福大家生活愉快、学业有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