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人称曹冲称象孙悟空和嫂嫂等故事抄袭外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故事不需要有过多的心理活动描写、大段的对话和繁复细腻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所以流传甚广,在古代没有电视,互联网的时代,大部分人就喜欢听评书、戏曲等讲述故事。

但是,有人说,有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却是山寨的国外的。

1.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的故事出自《三国志》: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史料记载,曹冲称象在毛象坡,黄浩和有关专家学者研究考证史料,又经实地考察,毛象坡就在河北省临漳县岗村一带。

在印度的《杂宝藏经·弃老国缘》里也有一个同样的故事:远在佛陀时代有个波罗奈国,国王不喜欢老人,认为老人对社会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因此他订了一个法律:全国境内,凡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要丢弃到山林里,让他自生自灭。有违法律者,一概要受处罚。所以全国上下每一个家庭,没有人敢将老父老母留在家里。

朝中有一大臣,不忍心把生养教育自己成长的双亲弃之荒野,遂在家里挖了一个地窖,把父亲藏匿其中,每天偷偷的奉养老人家,让年老的父亲天天阅读佛经,聊慰余年。有违人道的政策,终於触犯了天神。天神来到王宫,要求国王回答他的问题。如果回答不出来,将运用神力将波罗奈国消灭。

天神先後问道:

第一、如何分辨雄雌两条蛇?

第二、如何秤出一只大白象的重量?
  

第三、如何得知一滴水的价值胜於大海水?

第四、如何分辨一根真檀木的根头枝尾?
  

第五、如何分辨两匹一模一样白色的母子马?」

国王烦恼极了,大街小巷四处张贴告示,公告只要有人能回答这几个问题,即可获赏黄金万两。一天、两天过去了,国中几十万人竟无一人能回答。就在国王焦头烂额之际,一位年轻的大臣撕下了告示,表示能解答,国王立刻召见。大臣胸有成竹,意态从容的说:

「第一、将两条陀放在一块软绵绵的布上,其中比较烦躁动乱的,那一定是雄的。

「第二、将大象放置在江河里的大船上,船会下沈晃动,等船平稳之後,再於船身与水平处,划下刻度。然后将大象赶出,在同一艘船上放置石头,直到般身刻度与水面平行时,再分次秤出石头的重量,就能算出大象的重量了。

「第三、譬如旅人行走於沙漠中,饥渴难耐,此时若有一掬水,即能救活旅人的生命,这一掬水的价值不就大於四大海水了吗?或将一掬水供养有道德的圣人,那这一掬水的功德价值也大过於四大海水的价值。

「第四、可将檀木放到水中,沈下去的那一头就是根头,另一头轻浮起来的就是枝尾。

「第五、将最好最嫩的马车放置於两匹马的中间,如果其中一匹马将嫩草踢於对方之前,那这只马一定是母马,另外一只则是子马。」

天神听後,认为这一个国家里毕竟还是有相当智慧的人,也就不再计较。国王也非常高兴国内有这么一位智慧的大臣,即刻吩咐左右重赏黄金万两,除了封官以外,任何要求都能满愿。大臣慌恐,连忙叩头跪地,说:「请求国王宽恕我!我没有资格接受这些黄金,因为想出这个答案的人并不是我。」

国王纳闷的问:「不是你,是谁想出来的?」

大臣回答道:「我的父亲!」

国王恍然大悟,很後悔的说:「我错了!过去我只知道嫌弃老人年迈体衰,却忽略了老人的经验智慧,弄到几乎亡国的悲剧,真是愚昧啊!」

有人认为,从时间上看,《杂宝藏经》最早可能在公元前年之后,所以这个很有可能是《魏书》记载的曹冲故事的原型所在。但是,事实上,《杂宝藏经》是北魏时期出现的,汉译本最早由元魏吉迦夜与昙曜二人共译,全经共计有十卷(亦有八卷或十三卷者)。陈寿不懂印度语,也不信佛,更不研究佛经,编纂三国志,则不会晚于公元年(西晋元康七年),因为这一年陈寿已经死了。

2.弃老不祥

有人说弃老不祥的故事源自国外,故事是这样的:

父亲要抛弃爷爷,孙子把担爷爷的架子(筐、轿之类的)往回拿,回答父亲的疑问说:“将来好担你用啊。“

原文是:《孝子传》曰:原谷者,不知何许人。祖年老,父母厌患之,意欲弃之。谷年十五,涕泣苦谏。父母不从,乃作舆舁弃之。谷乃随收舆归。父谓之曰:“尔焉用此凶具?”谷云:“后父老不能更作得,是以取之耳。”父感悟愧惧,乃载祖归侍养。

有人也认为这个故事出自:《弃老国缘》,举例子还是上边曹冲称象的那个故事,佛陀时代有个波罗奈国国王讨厌老人,下令六十以上老人都要抛弃荒野。一个大臣不忍抛弃,就挖地窖把父亲藏了起来。后来有天神来这个国家,要求国王回答他一系列问题,答不上来就把波罗奈国全灭了。最后这些问题全靠这大臣藏匿的老父亲的智慧解决。其中几个有名的问题是:

1.二蛇如何分别雌雄?

2.谁於睡者,名之为觉?谁於觉者,名之为睡?

3.此大白象有几斤两?

4.以一掬水,多於大海,谁能知之?

5.二白马卓马,形色无异,谁母谁子?

还堂而皇之的认为:这个故事还通过佛教传入了日本,在日本民间也有类似的版本。比如日本导演金村昌平的电影《猷木节考》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来的。

但是,事实是,这俩故事有半毛钱关系吗?为什么要把我国的优秀故事搬弄是非呢?如果这个牵强的作证也算,那么,我告诉你,这个故事的原话最早出自论语,原话是这么说的:不祥有五。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释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

把孔子的话说成白话就是:不吉祥的事有五种,损人以利己,是自身的不祥;遗弃老人而只顾孩子,是家庭的不祥;舍弃贤明之人却任用不肖之徒,是一国的不祥;年老智慧者不愿意教导,而年轻的人又不肯好学,是风俗的不祥;有才德之人隐退起来,没有智慧与德能的愚昧之人却来掌握大权,这是天下的不祥。

3.乞丐忘形

有人说,祖传的元代吴兴的韦居安《梅磵诗话》里记录过的这个故事是抄袭的:

乞丐对着一罐子残羹剩饭幻想,如何卖掉剩饭,换成鸡,鸡又下蛋,蛋又孵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他的幻想越来越夸大、越来越具体,不禁高兴地手舞足蹈,把罐子给踢碎了。

他们在自己父亲——印度人的《五卷书》那里也找到了类似的,他们论证的原话是这样的:

在某一个地方,有一个婆罗门,他用行乞得来的吃剩下的大麦片填满了一罐子,把罐子挂在木栓上,在那下面放了一张床,目不转睛地看着罐子,在夜里幻想起来:“这个罐子现在是填满了大麦片。倘若遇上俭年,就可以卖到一百块钱,可以买两头山羊。山羊每六个月生产一次,就可以变成一群山羊。山羊又换成牛。我把牛犊子卖掉,牛就换成水牛,水牛再换成牝马,扎马又生产,我就可以有很多的马。把这些马卖掉,就可以得到很多金子,我要用这些金子买一所有四个大厅的房子。然后我有了漂亮的媳妇,可爱的儿子,儿子不听话,我就踢他“。随后一脚把罐子打破了。

他们认为,《五卷书》从公元前,这本书和它里面的部分内容,就不断流传到整个世界。所以,我传统文化的内容是抄袭的。

但是,这故事哪个早不知道,有一点可以说明:这不是我国的传统故事,这不是我国的传统故事,这不是我国的传统故事。我国的传统故事一部世说新语、庄子什么的不比这精彩?

另外,五卷书的最早传入的中文版全译是19世纪季羡林先生翻译的,以前从未出现过,元代吴兴不懂印度语,估计也没兴趣去大老远跑到印度去找书看。

4.孙悟空和嫂嫂

西游记的故事,有人认为最早源自《罗摩衍那》的哈奴曼身上:

在哈奴曼飞往楞伽岛侦查敌情的途中,曾遇到一个罗刹女要吞噬他,他立刻缩成拇指大小,被妖精吞下后又变得异常大,几乎胀破她的肚子。罗刹女想要引诱他出来,他又缩成拇指大小从罗刹女右耳而不是嘴里跳出,杀死了她。

我想说:这俩故事一样吗?

20世纪70年代大陆梵文学者季羡林、黄宝生翻译《罗摩衍那》,是全世界迄今除英译本之外,仅有的外文全译本。所以,这个故事不大可能在明朝众人皆知,连吴承恩都去了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