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www.bdfyy999.com/今日阅读《幻灭》。巴尔扎克的作品。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deBalzac,年5月20日-年8月18日),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年入法律学校学习。
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却完全失败。而后他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曾一度弃文从商和经营企业,出版名著丛书等,均告失败。商业和企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拖累终身,但也为他日后创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
年,他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年,完成对《高老头》的著作,这也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但他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于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幻灭》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年。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复辟王朝时期。作者塑造了两个外省青年的形象。一个是野心勃勃,贪图虚荣的青年人吕西安,妄想凭借自由的聪明和才华跨入巴黎上流社会,结果弄得身败名裂,狼狈不堪地回到故乡;一个是兢兢业业心地淳朴,埋头于科学发明创造的实业家大卫,因敌不过阴险狡猾的资产阶级野心家而被迫放弃发明专利,隐居乡间。作者通过这两个青年,特别是对吕西安这个青年诗人的生活道路的描述,反映出在金钱支配的社会生活中,青年的才能怎样遭受摧残,和他的幻想怎样遭受毁灭,文学界、新闻界的“圣殿怎样被用来作为进行无耻交易的场所而变成污秽肮脏的地狱。
我现在阅读的就是上面图中这个版本的作品,译者为傅雷。
译文流畅优美,值得推荐,堪为经典。
这套书几年前即收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只阅读了一半左右。这几日在家中久居,又把大部头拿出来,决心认真读完。巴尔扎克的佳作再加上傅雷的传神译作,简直是绝配,一读就让人有一种一头栽进去不想出来的感觉。
巴尔扎克对于小人物的描写,可谓入木三分。我边读边想,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按理来说,每个人最熟悉的当是自我,对于其他人的种种性格分析,都只能算得上是一种猜测。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究竟是怎么做到对形形色色的人物性格,都看得如此透彻的呢?
因为本人不会写小说,所以不太熟悉这里面的缘由。
一个作家是否需要把自己投入到人群中去,才能更了解他人?但如果一个作家把自己过多地投入到人群中去,又如何能够做到安静写作?
这是我想了解的问题。
不过看他的书,那些不论是上流社会还是平民社会里的众生相,都仿佛就在眼前一般。
今日读《幻灭》,在女主角特.巴日东太太的客厅里,就上演了一幕人物大戏。且来看看,巴尔扎克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吧。
且说这个漂亮青年吕西安。他是本书中的两大男主角之一。他原本过着还不错的生活,但由于父亲早逝,家道中落,最后极为贫困。幸好遇到了中学时的好朋友,吝啬的老印刷商的儿子,让他在印刷厂当了一个总监。
先说下印刷商赛夏的儿子大卫。由于时代的原因,原本大字不识的工人发了财,当上了印刷厂老板。发了财后极为贪婪与吝啬。即使是儿子,他也要算计。想把破烂厂让儿子买下来再和儿子分钱。想不到读过书的儿子心思不在这上面,经营不善,还被对手算计。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印刷厂半死不活地留了下来,大卫和吕西安胡乱经营着。
吕西安有野心,想要攀上小地方的名流向上爬,通过一个失意的男爵结识了特.巴日东太太。
巴日东太太有意提拔吕西安,吕西安想起朋友的好,也有意带他去参加聚会,但信一发出就后悔了,幸亏这个朋友大卫清楚自己长相和地位都与场合不符,诚心诚意地拒绝了。吕西安于是颇带着几分欢乐来到了巴日东太太家。
在这次集会里,小地方的重要人物,都将一个个登场。此时看作者如何让他们丑态百出吧。
1,巴日东先生
这是一个思想狭窄头脑空虚的老头子。58岁,老婆36岁。家里是老婆作主,他毫无思想和乐趣。
作家是这样描写他的:
一方面是个与人无害的脓包而还算懂事,一方面愚蠢高傲。为读人喜欢,唯一的语言是挂着舞女般的笑容,心中高兴也罢,不高兴也罢,始终是那副笑容。永远都在微笑,如果非要表示极度赞同,便笑出声来。害怕单独见客,如果实在没办法,就和人家说生活琐事,他以为那就是思想。不论你和他说什么,问上一句话后立刻就没话说了。虽然家里常常有客,但他几乎什么都不会说,全凭太太作主。太太对他态度恭敬,别人便以为丈夫有什么大不了的美德。
吕西安和他的太太要好,因为第一次参加活动,来得早了些,于是和巴日东先生单独见了面。两个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勉强开了两个头,也很快就断了。
两个人相互害怕。
这时幸好失意的男爵及时出现。不过他由于嫉妒吕西安,所以决定让他难堪。巴日东先生原以为三个人在一起情形会有所好转,没想到另两个人互相虎视耽耽,一声不出。
这段场面写得真是活灵活现,把每个人的小心思全给挖了出来。
2,道貌岸然的主教和副主教
两个人都道貌岸然。他们的手势和动作都很少,态度谨慎,难得武器,令人望而生畏,人家说他们俩智慧极高。
确实,这样的不由自主就给人一种不可接近的感觉。
3,恶俗的特.乡杜夫妇
丈夫是个过时的年轻人,脸孔像个筛子。打的领带老是翘起两只狠巴巴的尖角。浑身的装束过分夸张,像漫画里的人物。开出口来是十八世界的风情话,他靠着这套恶俗的谈吐在女人堆里相当走红。
妻子是白胖的矮个子,喜欢做作而手段极不高明。样样夸张,说话高声大气,头上插着成堆的鸟毛,冬天插着鲜花,摇来晃去地摆架子。她最爱讲话,每句话末了总得哼一阵。
这可真是物以类聚呀。有时候我们看某些人觉得可笑,总是奇怪,他们为什么那么没有自知之明?其实这恰恰是每个人对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生活是最正确的。恰如坐井观天,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原来是另一种样子。
4,假装有学问的农学会长特.桑多
丈夫皮肤鲜红,又高又胖,像一条拖船。太太赛过干瘪的凤尾草。脾气坏,最会作难人。
丈夫被认为是一流的学者,总想写书,可是十二年功夫还没写上两页。客人上门时,他总在书房里,不过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无聊事消磨。但偶尔背一两句原文,让人们以为他很有学问。
装模作样的丈夫和坏脾气的妻子,也是绝配。
5,装腔作势的音乐家特.巴尔大
除了音乐,什么都不喜欢谈,喜欢收集赞美的话。
6,卑微的水墨画家勒皮安先生
和上面的音乐家一样不修边幅,不问正事,家里一团糟。穿着破旧的礼服,像小戏院的跑龙套扮着上流人物去参加婚礼。
以上两位是穷困潦倒的艺术家的代表。
7,怪物塞农希伯爵
说他是怪物,因为有一个叫法朗西斯的男人也住在他们家,相处极好。伯爵太太和法朗西斯非常要好。而法朗西斯则像个哈巴狗一样地奉承伯爵太太。
有的装傻,有的真傻,各取所需。
8,最有钱的比芒丹侯爵
唯一有身份而高贵的一家。
见过世面,偶尔出现在小地方。
9,养蚕乡绅
一个小人物,没什么人在意他,简直坐立不安。
一个没什么表达权力的卑微的人。
10,寡妇和女儿
寡妇想把29岁的女儿嫁掉,所以不管看到哪个潜在目标,都立刻上前推销自己的女儿。方法是这样的,只要人家说自己喜欢做什么,她立刻说自己女儿也有这样的爱好。所以,一会儿说喜欢和军人过流浪生活,一会儿说自己喜欢田园生活。故意装作有尊严,其实谁都同情她,所以母女俩很有些尖酸。一听到养蚕乡绅的事情,立刻说女儿喜欢小动物。
这两个人物让我想起现在的某个相亲节目,带着父母相亲。每次看到相得中的异性,都强力推销孩子的场景与这段描写简直神似。
直到所有的客人都到齐了,这场聚会才算开始。吕西安本是这次聚会的主角,受巴日东太太的邀请来给大家读诗,可惜一屋子俗人,没一个在意文学,反而憋着坏想要明天好好嘲笑他。
读巴尔扎克的作品时,觉得很好笑。但这笑,既是在笑别人,也是在笑自己。
因为你在阅读过程中,不由地会发现,原来自己也不过是其中的某个小人物而已。在这闹剧中发现的,竟然有自己的影子。
伟大的作品,就像是镜子,把世间的一切阴暗角落里的微尘,都让其无可遁形。
有时候,人是不能细看的,一细看,简直是相当好笑。
不过,也许我们自己也是那个让别人看起来颇为好笑的人呢?
巴尔扎克的文笔,相当犀利而深刻。
推荐一个超级幽默且有想像力的绘本《我要一个新屁股》从头笑到尾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瓦尔登湖》里那些说给孩子听的智慧:生活、诗意、目标
和孩子读书:茅亭宿花影,唐代常建《宿王晶龄隐居》
#阅读丈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