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过,寒冷的季节让身体容易感到虚寒,此时正是调养身心的关键时刻。冬季,这一养生的黄金季节,使得众多养生食材备受瞩目。在广东,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当地人热衷于用各式养生汤来调养身体,其中不乏药膳植物的搭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那些在冬季备受推崇的野生养生植物。
五指毛桃,这一在广东地区备受青睐的煲汤食材,以其独特的香气和滋补效果受到广东人的喜爱。平日里,广东人常将其与鸡汤搭配,煲制出美味且养生的汤品。
五指毛桃
被誉为“广东人参”,在广东地区深受喜爱。这种草药因其叶子形似五指,并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宛如桃子,而得名五指毛桃。在民间,它甚至被誉为“广东人参”,足见其养生价值之高。
牛蒡
也是一种常用的煲汤野生食材,尽管在国内较为常见,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其煲汤的效用。牛蒡,这种常用于牛饲料的食材,其实并不简单。它有着多个别名,如恶实、鼠粘草、黑萝卜等,甚至在某些地方被赞誉为东洋萝卜和东洋人参,这都彰显了其不俗的营养价值。牛蒡的食用部分主要是其地下根块,这部分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民间常用它与白萝卜、白萝卜叶、胡萝卜、香菇等食材一同入汤,既美味又养生,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利咽的效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牛蒡根的外皮在烹饪前需要处理,以免影响口感。
再来说说鸡屎藤,这种植物的名字或许让人有些不适,但它的功效却不容忽视。尽管其藤蔓带有鸡屎般的臭味,但这并不妨碍其在民间被广泛用于煲汤。这种被俗称为臭屁藤、臭藤、通气藤,以及毛葫芦、甜藤、五香藤的植物,尽管名字不那么悦耳,但在民间却备受喜爱。它是一种藤状灌木,常见于农村的溪边、河边、路边、林旁及灌木林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它的名字带有“臭”字,但煮熟后的口感却异常香甜。民间常用它来煲制排骨汤、猪脚汤、母鸡汤、鸽子汤等,不仅美味可口,还能为身体祛湿并带来滋补效果。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土茯苓。
它虽然与金刚藤同属百合科,但却是不同的植物。土茯苓是光叶菝葜的根茎,而金刚藤则是西南菝葜的根茎。两者在外观上有所相似,但土茯苓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食用方式,在民间同样享有盛誉。金刚藤的叶片宽阔,而土茯苓的叶子则显得细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土茯苓之名中有“茯苓”二字,但它并非真正的茯苓,二者在药用功效上也有所不同。土茯苓更适宜用于煲汤,其被誉为“祛湿之王”,能有效“祛湿热,利筋骨”。
此外,还有一种名为鸡骨草的植物,其根部形态类似圆锥形,上端粗大而下端细长,且带有分枝,因其形态与鸡骨头相似而得名。其叶片形状酷似“猪腰子”,因而民间又称之为“猪腰草”。在广东地区,鸡骨草常被用于炖制各种汤品,如瘦肉汤、排骨汤、鸽子汤和老鸭汤,这些汤品不仅口感清甜,而且具有多种功效,包括抗肝损伤、抗炎、抗菌、增强免疫力和抗氧化等,甚至有助于延缓衰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鸡骨草的荚果和种子含有毒素,因此在煲汤前必须彻底清理干净,以防止误食导致中毒。此外,还有许多其他营养丰富的煲汤植物,如地胆头、野党参、桑白皮和牛膝等,它们同样具有出色的养生效果。随着春节的临近,现在正是上山寻找这些野生植物的好时机。不妨尝试为亲朋好友准备一碗养生靓汤,让这成为节日餐桌上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