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画与相”曾孝濂个展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展出了艺术家的30余幅花鸟画,其作品描绘出自然万象与草木荣枯。曾孝濂是我国植物科学画家、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被誉为“中国植物画第一人”。他毕生致力于花鸟画创作,恪守严谨的科学精神,心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年退休后,曾孝濂笔耕不辍,用精湛的绘画技法勾勒花鸟草木,讴歌生生不息的自然之美。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2日。
《鸡冠花》曾孝濂
正如摄影家保罗·斯特兰德所言,“摄影只是一条来自不同方向的新道路,通向共同的目标——生活。”自年摄影术问世以来,摄影与绘画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影响。早期的摄影风格及类型受到绘画中构图形式和人物表情的影响;摄影则对绘画的艺术观念造成了冲击,促进了后者创作形式的转变,现代主义艺术家更是直接将摄影引入绘画。
《美丽桐》曾孝濂
在摄影技术还未发明的时代,植物科学画家通过实地观察和文字资料记录植物的外形特点和生存环境,满足了解、欣赏甚至掌控自然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显微镜、X光等成像技术在野生动植物研究领域得到了应用,摄影也为植物科学画家提供重要参考。但照片真的能取代精心绘制的图画吗?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非常激烈,也有许多摄影师以动植物为主题进行创作和研究。
《带刺的风铃花》卡尔·布劳斯菲尔德
曾孝濂通过潜心观察和创造性描绘进行花鸟画研究。年,曾孝濂进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开始了近40年的植物科学画工作,他先是悉心钻研科学绘画方法,而后又基于细致入微的观察,创作出精妙绝伦的植物科学画作品。退休后,曾孝濂在绘画技艺方面有所创新,从花叶的脉络到羽毛的纹理,他用画笔生动诠释大自然的艺术美感。
《凤尾蕨》安娜·阿特金斯
本次展览呈现了曾孝濂的花鸟画和荒木经惟、刘野、乔瓦尼·欧祖拉等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邀请观众于绘画和摄影间见花香鸟语,拓展认识自然的角度和视野,获得爱与美的启迪,感悟人与自然相依共存的和谐关系。(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马列)